分類消費行為

記帳要先「分類」,才不會變成無意義的流水帳

你有沒有這種經驗?

記帳記了一個月,回頭一看全是這樣的紀錄:

  • 7-11,35元

  • 星巴克,150元

  • 屈臣氏,89元

  • 小吃店,120元

然後呢?看完還是不知道錢花到哪裡去了😅 這就是典型的「流水帳陷阱」!

分類的神奇力量

有了分類後,同樣的消費記錄會變成:

  • 飲食:7-11 早餐 35元、星巴克咖啡 150元、小吃店午餐 120元

  • 生活用品:屈臣氏洗髮精 89元

這樣一看就知道:「哇,我這個月在飲食上花了好多錢!」

分類能幫你做什麼?

🔍 看出錢的流向

知道哪個類別花最多錢,哪個類別可以省

📊 發現消費習慣

「原來我每個月買衣服都花超過預算」、「交通費比我想的還高」

💰 制定存錢策略

有數據才能設定合理的預算目標


怎麼設計分類系統?

從「食衣住行育樂」開始

這是最經典的分類方式,大部分支出都能歸類:

  • :三餐、零食、飲料

  • :服裝、鞋子、配件

  • :房租、水電、家具

  • :交通費、油錢、停車費

  • :書籍、課程、學習用品

  • :娛樂、旅遊、運動

分類要恰到好處

❌ 太細: 光選分類就花 5 分鐘,記帳變成負擔 ❌ 太粗: 全部都記「生活支出」,跟沒分類一樣

✅ 剛好: 5 秒內能選到正確分類,又能看出消費重點


實際操作建議

新手這樣開始:

  1. 先用 MOZE 預設的分類

  2. 把用不到的分類刪掉(例如沒養寵物就刪掉寵物類)

  3. 記帳一個月後,看看哪些分類不夠用

  4. 再根據需要增加新分類

常見的個人化調整:

  • 外食族:把「飲食」細分成早餐、午餐、晚餐、宵夜

  • 愛美族:把「購物」細分成化妝品、保養品、服飾

  • 有小孩:新增「育兒」分類

  • 有寵物:新增「寵物」分類

分類系統是活的!

不用一開始就設計完美的分類,可以:

  • 用一陣子後發現不合適就調整

  • 生活改變了就增減分類

  • 季節不同也可以有不同的重點分類

舉個例子

小明是上班族,他的分類系統:

  • 飲食(最大支出,需要重點關注)

    • 早餐、午餐、晚餐、飲料零食

  • 交通(通勤 + 偶爾搭車)

  • 娛樂(週末放鬆用)

  • 生活用品(日常必需品)

  • 服飾(偶爾買衣服)

這樣的分類讓他一目了然知道每個月的錢都花在哪裡!


MOZE 分類系統設定步驟

第一步:檢視預設分類

打開 MOZE,瀏覽內建的分類架構,看看哪些適合你

第二步:刪除無關分類

把不符合你消費習慣的分類刪掉,讓選單更簡潔

第三步:保留核心分類

保持主要的支出類別,確保記錄的完整性

第四步:彈性調整

在實際使用過程中,隨時可以增加新的分類

持續優化你的分類系統

記住,分類系統會隨著你的生活改變:

  • 換工作了?可能需要調整交通類別

  • 開始健身了?新增運動分類

  • 有了小孩?育兒支出要獨立出來


開始建立你的分類系統吧!

記住:最好的分類系統就是你用得順手的系統。從簡單開始,慢慢調整,不用追求完美。重點是開始記帳,然後持續優化!

有效的分類系統不只讓記帳更有意義,更是你理財規劃的重要工具。每一筆記錄都會成為改善財務狀況的珍貴資訊。

你準備好設計自己的分類系統了嗎?🎯

最后更新于